时 间: 2019.11.16~2019.11.17
地 点: 中国 上海 虹口 大连西路550号
主办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与会人数: 0人
11月16日上午 地点: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大会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 | 朱建军 |
1 | 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致欢迎词 |
2 |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张艳莉教授致辞 |
3 | “汉语副词研究学术研讨会”学术顾问张谊生教授致辞 |
4 | 大会合影 |
大会报告(一):9:10-10:25
主持人 | 王世凯、殷树林 | |
序号 |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1 | 邵敬敏 | 汉语虚词的重新定位及研究方法的改进 |
2 | 方 梅 | 从会话互动看副词独用现象 |
3 | 郭 锐 | “比”字句中“还”的语义作用 |
************************ 茶歇 ***********************
大会报告(二):10:40-11:55
主持人 | 赵春利、章天明 | |
序号 |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1 | 齐沪扬 | 否定极性副词“丝毫”的语境分布特征、语用功能与形成动因 |
2 | 金立鑫 | 普通话“已经”的多功能性及跨语言语义地图 |
3 | 杨德峰 | “稍微”的语义、句法、语用特点 |
11月16日下午
大会报告(三):13:15-14:30 地点: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 | 樊中元、罗耀华 | |
序号 |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1 | 唐正大 | 似·非·或——谈“貌似XP”诸多解读之间的句法语义通道 |
2 | 谢晓明 | “说话”的副词用法及相关问题讨论 |
3 | 陈振宇 | 表达复数事件的副词 |
小组报告A:14:45-16:00 地点:虹口校区一号教学楼
A1组:803室
主持人 | 黄瓒辉、董正存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陈红燕、陈昌来 | 当代语境中“极致”的语义、功能演化及其动因 |
2 | 董正存 | 从构式变化看情态副词“少说”的产生与发展 |
3 | 陈姗姗 | “行”的语法功能演变及产生机制 |
4 | 李双剑 | 试论“连”字句中“连”字的词性 |
5 | 黄瓒辉 | “合”为什么没有演变为副词 |
A2组:805室
主持人 | 王 琴、顾 军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毕鸣飞 | 程度副词“挺”的意义与用法 |
2 | 顾 军 | 程度副词词义的模糊性及其原因分析 |
3 | 姜其文 | 汉语新兴程度副词“十足”试析 |
4 | 吴剑锋、章近勇 | 句法-语义界面和句法-语用界面的习得:以汉语否定性副词结构“不太”为例 |
5 | 王 琴、王资颖 | 皖北方言极性程度量构式“X+哩很哩很......” |
A3组:807室
主持人 | 王志英、陈 禹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金茗竹 | 从“一+动量词”的副词化看语言结构的内部调整 ——以“一顿+X”为例 |
2 | 陈 禹 | “毕竟”语义诠释的本质机制 |
3 | 樊中元 | 基于语料库的“逐+量”副词的句法语义考察 |
4 | 关辛秋 | 试说现代汉语副词“再”表连续义的语义来源 |
5 | 王志英 | “一量名”结构的副词化——以“一窝蜂”为例 |
A4组:703室
主持人 | 刘 焱、李 敏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储 珊 | 试论“大为”的词汇化及功能表达 ——兼论前置固化成分的生成机制 |
2 | 李 敏 | 语法化的言据情态——动转副视角 |
3 | 代宗艳 | 当代汉语“实力”的语法化与主观化 |
4 | 金艳芳 | “实力”的副词化研究 |
5 | 刘 焱 | “实力”的副词化研究 |
************************ 茶歇 ***********************
小组报告B:16:15-17:30 地点:虹口校区一号教学楼
B1组:803室
主持人 | 邹海清、朱庆祥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黄梦迪 | “很”与形容词反义对儿的搭配频次、句法功能及其历时变迁 |
2 | 朱庆祥 | 从情状层面论副词“已经/曾经”的基本语法意义及其相关区别特征 |
3 | 缪 俊 | 时间副词指称化用法历时考察 |
4 | 郭 顺 | 副词“一朝”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
5 | 邹海清 | “已经”的语义蕴含及语用功能 |
B2组:805室
主持人 | 杜 轶、巴 丹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渠默熙 | 西班牙语并时连词“mientras”的类型学研究 ——兼论与汉语并时连词“同时”的比较 |
2 | 巴 丹 | “反而”的篇章语义结构与衔接功能 |
3 | 牛长伟 | “都”的关联对象及其等级制约 |
4 | 原苏荣 | 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的自主/依存联结探究 |
5 | 杜 轶 | “但”与“却”的语篇功能差异 |
B3组:807室
主持人 | 郭曙纶、刘红妮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赵 彧 | “不”在“和NP VP”中的语序类型与限制因素 |
2 | 刘红妮 | 从动宾短语到表短时的时间副词 ——“眨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
3 | 梁 凱 | 语气副词“可算”的形成及语用功能 |
4 | 吴婷燕 | 合意副词“果然”的分布验证与话语关联 |
5 | 郭曙纶 | 基于语料库的“竟然、居然”用法比较 |
B4组:703室
主持人 | 张 璐、鲁承发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史又今 | 试论“相”的语义演变与“相加”的词汇化 |
2 | 鲁承发 | “只”算子真的存在吗?——试谈级差词项的交际策略 |
3 | 张 斌 | 汉语单音方位词的区别性特征及其附缀化分析 |
4 | 王世凯 | “不行”的分化、词汇化与语法化 |
5 | 张 璐 | “生是”的词汇化及其语义来源 |
11月17日上午
小组报告C:08:30-10:00 地点:虹口校区一号教学楼
C1组:803室
主持人 | 胡承佼、王一平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杜可风 | 现代汉语“(V)自”的附缀化与叠加式研究 ——兼论“源自”“发自”的词汇化 |
2 | 王一平 | 谈谈“故意”的主观评价表达 |
3 | 何 佳 | “在V着呢”构式的时体功能羡余研究 |
4 | 吕 佩 | 从类比语法化的角度看后附缀“是” |
5 | 黄健秦 贾 雪 | 跟随类“X着”的介副分化 ——以“随着”“跟着”“接着”为例 |
6 | 胡承佼 |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考察 |
C2组:805室
主持人 | 桥本永贡子、詹芳琼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吴春相 | 语义的提取与双音节偏正式副词的析出 ——兼谈相关词类问题的分析 |
2 | 詹芳琼 | 从构式角度看语气副词“本来”的形成及其进一步演变 |
3 | 范立珂 | “起”的副词用法 |
4 | 张 亮 | 施事倾向副词“X意”的功能及语法化 |
5 | 王 倩 | 矛盾性“简直+有点儿”组合量的整合 |
6 | 桥本永贡子 | 副词“也”在知域、言域中的功能 |
C3组:807室
主持人 | 雷冬平、吴 颖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李晓琴 | 视角型换言标记构式“从X的方面说” |
2 | 吴 颖 | 语气副词“偏”和“硬”的主观性表现 |
3 | 倪淑珺 | “X心”类描摹性副词语义探究 |
4 | 王 刚 | 语法与修辞的互动:习语类三音节数量构式的构式化 |
5 | 王伟民 | 情态与程度的双重弱化——副词“要”范围浅谈 |
6 | 雷冬平 | “不外(乎)”的演化及其功能研究 |
C4组:703室
主持人 | 饶宏泉、丁 健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姚海斌 | 高程度义“X得够呛”句式研究 |
2 | 丁 健 | 状语编码的类型学 |
3 | 叶建军 | 肯定义句式“好不A”的来源及“好不”的词汇化 |
4 | 夏焕乐 | “莫非”的功用及其演化历程 |
5 | 罗耀华、姜礼立 | 回溯推理在语义识解中的应用——以“怪不得”的演变为例 |
6 | 饶宏泉、杨 方 | “状态改变”与醒悟类语气副词的功能异同 |
************************ 茶歇 ***********************
小组报告D:10:15-11:45 地点:虹口校区一号教学楼
D1组:803室
主持人 | 李先银、刘娅婛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张婷婷 | 主观轻贬估判构式“充其量XP”研究 |
2 | 刘娅琼 | 汉语口语中评注副词的多模态考察 |
3 | 林思岑、李宇凤 | 副词“绝对”的交际特性 |
4 | 刘彦琳 | 汉语“动不动”的多视角考察 |
5 | 李冬香 | 反问句中“又”的确信立场表达 |
6 | 李先银 | 一种表评价的“也”字句 |
D2组:805室
主持人 | 康 健、潘晓军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朱 磊 | 论新兴程度副词语法化的阻碍因素 |
2 | 潘晓军 | 评注性副词“本来”的功能再探究 |
3 | 曹 香 | 安徽望江方言副词“ma35”的演化历程 |
4 | 王祎凡、李雅宁 | 晋语区副词“多”的语流音变调查分析 |
5 | 章天明 | 基于偏误分析的日本学生汉语副词习得研究 |
6 | 康 健 | 四川方言中的反义并列式副词 |
D3组:807室
主持人 | 蒋静忠、尹洪波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杨 彬 | 副词性成分的叙事价值 |
2 | 尹洪波 | 信息结构与副词的分布 |
3 | 潘海峰 | 语境依赖、认知凸显与“才”、“就”的主观量表达 |
4 | 殷树林、杨 帅 | 副词“别”的情态化 |
5 | 唐依力 | 论揣测情态副词向委婉情态副词的演变 |
6 | 蒋静忠 | “仅……就……”格式的主观量表达 |
D4组:703室
主持人 | 高增霞、张言军 | |
序号 | 报告人 | 报告题目 |
1 | 何 凡、赵春利 | 状位“新”对动词语义类型的选择及其解释力 |
2 | 张言军 | 时间副词“回来”的形成机制及其历时发展考察 |
3 | 胡 朗 | 副词“活活”的再虚化 |
4 | 刘 丞 | 再探跨层结构的赋义化 |
5 | 高增霞 | 连用动词之间的“就” |
11月17日下午 地点:虹口校区第一报告厅
大会报告(四):13:15-15:20
主持人 | 原苏荣、关辛秋 | |
序号 |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1 | 张谊生 | 试析现代汉语摹状副词“可劲”与“死劲”的异同 ——兼论习语化“可劲儿造”的功用 |
2 | 陈昌来 | “有失”的词汇化、语法化与“有失X”的构式演化 |
3 | 刘街生 | 说“开始” |
4 | 张豫峰 | 语境压制与副词意义的获得 ——兼析副词“究竟”意义的产生机制 |
5 | 宗守云 | 河北涿怀话的情感强化副词“更” |
************************ 茶歇 ***********************
大会报告(五):15:35-17:15
主持人 | 叶建军、吴剑锋 | |
序号 | 发言人 | 报告题目 |
1 | 古川裕 | 从汉日语言对比的角度看“再P也Q”句式 |
2 | 高顺全 | “好不X”及相关问题 |
3 | 曹秀玲 | 从相似到列举:以副词为桥梁——汉语像义列举标记 |
4 | 王 珏 | 语气副词和语气词间隔与紧邻共现的层次 |
闭幕式:17:15-17:45
主持人 | 鹿钦佞 | |
1 | 邵洪亮做会务总结并通知其他相关事宜 | |
2 | 胡承佼代表下届会议承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发言 | |
3 | 自由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