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小语种教师该如何提升科研立项能力? 2022年08月16日
图片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Germa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 Research Assessment and External Research Funding


GUIDE

图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技术与科研能力的地位日益重要。科研立项在一定程度呈现了学科发展的轨迹,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动态。近年来国家对科学研究立项支持力度的加大,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数目略有提升,但语言类科研项目立项率尤其是小语种教师科研立项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在非升即走的大环境下,对小语种老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图片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如何提升小语种教师科研立项能力的SSCI文章:

图片

本研究以高校德语教师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理论(Bronfenbrenner 1979,1986)和资源保护理论(Hobfoll 1989;Hobfoll et al. 2018),采用混合方法分析英语语种教师在科研项目方面的评聘要求、立项情况及潜在影响因素。基于五所目标高校教师评聘政策文件、1991至2020年间德语语言文学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以及八位德语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德语教师科研项目申请的生态环境因素(涉及个体、机构、社会及时间四个层面)。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层面的生态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德语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高校德语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方面困难重重,“工作要求与资源的失衡”使其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图片


研究问题

图片

本研究主要关注两个研究问题:

1.在申请科研项目方面,中国高校德语教师面临着何种挑战?

2.影响中国高校德语教师申请科研项目的潜在因素有哪些?

图片

研究方法

图片

本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及滚雪球抽样方法从五所大学招募了八名参与者,职称为讲师或副教授,其中四名参与者隶属“非升即走”聘任体系,另外四名为传统聘任制度,所有参与者均有职称评定的考核压力。为了考察德语教师职业晋升需满足的科研立项要求,本研究通过高校官网或研究参与者收集了每所目标高校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的项目申报通告和立项名单,本研究统计了1991-2020年三十年间德语语言文学类项目的立项情况,最终筛选出69项德语教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合政策文件和项目统计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对研究参与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问题主要聚焦于职称评聘过程中科研立项要求、项目申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式三个方面。

图片


研究发现与讨论

图片

基于对高校教师评聘政策文件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学术发表和科研立项已经成为所有高校职称评聘及考核的必要条件。各个高校对这两个关键指标有着细致的量化界定,省部级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已然是申请副高或正高级职称的敲门砖。

随后,本研究对近30年间德语教师主持的69项国家社科基金德语语言文学类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项目类别看,一般项目占所有立项的55.07%,青年项目占27.54%。这两类项目的资金占比之和超过了所有立项的80%,与外国语言文学类立项分布大体一致(王立非、江进林 2011)。而职称分布情况则显示,几近一半的项目负责人(47.83%)拥有正高级职称,33.33%为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负责人仅占18.84%。一般来说,职称高低与学术成果数量成正比,而前期成果是申请者学术积淀的外在表现(文秋芳、林琳 2017)和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这使得职称较低的项目申请人,特别是年轻教师处于明显劣势。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及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建构了一个包括个体、机构、社会和时间维度的德语教师生态环境层级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环境层级中的因素均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德语教师科研项目的申请。

在个体维度,项目申请书的准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而德语教师面临着教学、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往往高于职务规定要求。此外,多数在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德语教师对国内的学术生态较为陌生,在入职前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学术发表的重要性,学术积累薄弱,项目申请时面临前期学术资源不足的困境。

在机构维度,高校的科研考核及教师招聘门槛逐年增高,致使德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负担加重。同时,高校对教师提出的项目“应报尽报”要求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限额申报的政策之间构成一定矛盾,项目书未能送审也成为常态。此外,德语教师普遍反映未获得有效的资源支持,学校和学院组织的专家辅导多为集体指导,针对性不强。

在社会维度,中国高校的人事聘用制度正经历改革,“非升即走”模式下的德语青年教师必须在聘期内满足学术发表和科研立项双重指标,而英语在国内外学术生态中的强势地位及影响因子导向的学术指标体系使得非英语语种教师在学术发表上被边缘化,也进一步影响其科研立项率。

在时间维度,虽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每年都会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但研究热点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历年来与德语或德语国家相关的条目寥寥无几。德语教师必须在个人研究旨趣和国家及学科发展战略之间艰难平衡。

结论

图片

德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个层级的生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聚焦德语教师在科研项目方面需满足的考核标准、实际立项情况、所遇困难及个人应对,本研究剖析了德语教师职业发展环境的层级结构,为非英语语种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德语教师需满足的工作要求与其可获得的工作资源之间处于失衡状态,而充足的资源支持对德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Skaalvik & Skaalvik 2018)。因此,未来应在不同层面制定有效的策略,帮助德语教师有效规划职业进程并维持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图片


最后福利

图片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原文:

图片

          资源获取方式          

长按下方二维码



回复:  小语种 


图片


分享到:

最热资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