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漫忆刘盼遂先生 https://www.linglab.cn/news/28692021年08月02日



 

人物介绍
 

 

刘盼遂(1896-1966),名铭志,字盼遂。河南淮滨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早年师从黄侃、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诸先生。著有《文字音韵论丛》《论衡集解》等。聂石樵先生编有《刘盼遂文集》。

刘盼遂先生读书照

 


 

作者介绍


 

 

曹述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编《音韵学词典》,编纂《钱玄同音学论著选辑》,撰有《钱玄同年谱》《传统古音学研究通论》(合撰)等。

 

漫 忆 刘 盼 遂 先 生 
 

曹述敬
 

 

刘盼遂先生名铭志,盼遂是他的字。河南息县人(今河南淮滨县)。生前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是师大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也是我国文史界著名的学者。他的论文集《文字音韵学论丛》大都有创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著如《段王学五种》(包括《经韵楼集补编》、《段玉裁先生年谱》、《王石臞文集补编》、《王伯申文集补编》、《高邮王氏父子年谱》)是研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对《论衡》、《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著作注释的研究时间较早,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解放后1957年出版的《论衡集解》是学术界熟知的他的一部名著。

 

文字音韵学论丛

 

刘盼遂先生的学术贡献、治学经验,刘铭恕先生所作《文字音韵学论丛》的序文,辛志贤先生所作《回忆刘盼遂师》及其辑录的《刘盼遂先生著作目录》(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编辑的《文教资料》1986年第3期),提供了很好的资料,都有很好的论述。我这里只谈谈在我和刘盼遂先生相处的日子里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和一些琐事。

 

《段王学五种》之一

 

我1947年在北京师大中文系任助教,在黎锦熙先生的指导下编撰一部《汉字形音大系》。盼遂先生是专任教授。那时的助教要坐班,并且兼管一些行政事务。我负责为系购买图书和指导学生选课事宜,和教授们接触多,很相熟。我虽然没有听过盼遂先生讲课,但他是我的老师辈的学者,我对他很敬重。但是盼遂先生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和我很是随便。他见我桌上摊着许多文字学书,他就评论什么书学术价值高,什么书差一点。他对清代和现代、当代许多学者的地位、成就像是胸有成竹,随口就能说出来。这大约因为他对《世说新语》太熟了,深受其中“识鉴”、“品藻”人物的影响吧。

 

 

《论衡集解》

 

譬如他见我看阎若璩的《潜邱札记》,就说:阎若璩是清代第一流的大学者,这部书很好。见我看梁章钜的《退庵随笔》,就说:梁章钜是清代三流学者。盼遂先生早年上过山西大学国文系,我是山西人,随便问起山西大学从前几位著名的教授。他特别赞美晋城郭允叔(象升),说郭的学问很深,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说李亮工(镜蓉)博闻强识,也颇难得。再问他另外的某教授,他就觉得不值得称赞了。他对现代北京的一些学者也常有所品评,大体是推许的多,对个別人也有微词。

 

盼遂先生在山西大学上学时,黄季刚(侃)在那里执教,后来黄来北京,在北京师大等校任教,盼遂先生又在北京听黄讲课,向黄请教。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进修时,导师是梁任公(启超)、王静安(国维)、陈寅恪。

 

盼遂先生对他的这几位老师都是很尊重的。但在学术问题上他并非只是“述而不作”,常是“当仁不让”。譬如他的《说文师说》是他听王国维讲《说文》所作的笔记,但发表时却“附入”他的心得体会。又如《甲骨文中殷商庙制征》一文,可以说既对王国维《观堂集林》中《殷周制度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有所疏通证明,又有所订补,所以王氏表示“就名号考殷制,亦可存一说”。又如《上黄季刚师论重文书》,这篇短文既是向黄请教,也有自己的创见。

 

 

 

又如《黄氏古音二十八部商兑》一文,一面盛赞黄侃的古音学说“诚哉奏凿空之绝技,鸠音学之大成”,一面又提出匡正黄氏古韵廿八部五事,另作《古音廿六部配合表》。今按,盼遂先生“古音廿六部”之说,在音韵学界似乎迄无反响,而文中所述黄氏古韵廿八部之由来:“黄先生于《切韵考》韵经纽纬表中,见有韵部若干,绝无知彻澄娘非敷奉微日九纽。此九纽古音无之,固顾、钱、章三氏所甄明者也。进察此若干韵中,且并无群邪照穿床审禅喻八纽。则此八纽之为古音所无,亦无待言矣。再进而考《广韵》二百六韵中,不见此十七纽者凡得三十二韵(以平赅上去)则此三十二韵之为古韵无疑矣。又考歌、戈、易、末、桓、寒、魂、痕八韵,徒以兼开合而分,于古本四部也。故仍从古合之。三十二韵减四,遂得廿八部焉。”

 

又云:“《切韵考》每字书明声等,凡一等呼者廿四韵,四等呼者若干韵,而此三十二韵之等呼,非一则四。其四等或偶非本音,其一等则绝不见变音。”就我浅见所及,今人所有音韵学著作,对黄氏古声十九纽、古韵廿八部生成的阐述,除钱玄同《文字学音篇》开其端外绝少如此明晰易晓的。又如《反切不始于孙叔然辨》,此又与黄侃《论反切之起原》中“今谓反切起原断从颜(之推)、陆(德明)”之说截然相反。盼遂先生对尊师的这种正确态度,实是值得称述的。

 

盼遂先生不惟尊师,对朋辈在学术上的贡献成就也常赞许。如所作《中国文法复词中偏义例》,述及前人对此问题之早有研究著述者,先是顾亭林(炎武)的《日知录》卷27中《通鉴注》,次及俞曲园(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卷2中的《因此以及彼例》,又次云:“去年黎劭西(锦熙)先生著《国语中复合词的歧义和偏义》一文,载布于《女师大学术季刊》第1卷2期中,复本顾、俞之说,而益加以疏通证明,夫如是复词中偏义一例,在文法学上之重要遂益昭明矣。”黎劭西先生是比盼遂先生大几岁的同辈学者,盼遂先生如此推重劭西先生在文法学方面的贡献。

 

不止对朋辈如此,他对晚辈学生的成就亦由衷赞许。我记得刘世儒研究魏晋南北朝量词,向盼遂先生请教过一个问题,盼遂先生对我说过:“从刘世儒所问的这问题,可以看出他对魏晋南北朝量词的研究造诣很深。”刘世懦,师大中文系毕业,是盼遂先生的学生,后为北京师院中文系教授。

 

盼遂先生精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又酷爱藏书。他收藏的宋版《十三经注疏》“文革”中他惨死后如今下落如何,琉璃厂的老书商现在还有向我探询的。可惜我毫不了解,无从回答。(编者案:这一套《十三经注疏》实为元刊明代递修本,今归北京市文物局,《中华再造善本》据以影印。)

 

盼遂先生住在西单保安寺街,我去过他家几次。正房厢房,看去都是书箱书架,真可说是“其书满家”。正房的墙上挂着梁启超给他题写的条幅。他特别喜欢阅读、收藏著名学者评点批注过的书。前面提到过晋城郭象升,盼遂先生说,郭氏没有出过什么专集选集,但是经他批注评点过的书很多,如能搜集得到,非常宝贵。据我所知,郭氏后来长期在山西教育学院任教,已经去世多年。我曾经不断向山西的同乡友好打听他们见过郭氏批注评点的书没有,得不到一点信息。

前几年就在我们北京师大图书馆看到一部清初吕留良的《吕晚村先生文集》,一函八册,每册的封面均有郭象升先生的批语(有几册的批语连写到封二)。其第一册的批语云:“清世毁禁违碍之书,山西大吏奉行功令而已,不肯多所根株。以是晋人无文字之祸,而晚村著述保存特多。即如此集,求之南服,岂可得哉?余先后收得《晚村家训》二部,《四书讲义》四部,今复得此集,足为吾晋之光矣。盖自太原市上得之也。晋城郭象升漫记”。(有印章)又有小字批语云:“中有红圈断句,不知何时人所为。其人颇不通,所定句读多误,为阅时之累不鲜也。”看到郭象升先生的这些批语及手迹,我立刻想起盼遂先生几十年前对我说过的话,当即嘱咐图书馆有关负责同志把这部书作为善本珍藏。

 

 

有一个时期,陆颖明(宗达)先生和我同在一个研究室,盼遂先生也常来。有一次盼遂先生向颖明先生借阅一部雷浚著的《说文外编》,盼遂先生向颖明先生还书时对我说:雷氏这部书很平常,他向陆借阅这书是因为上边有黄季刚先生亲笔批语。他让我也看看。我看后觉得很好,随即买了一部,过录了黄氏的批语,并在书后写了几句跋语,现在抄录如下,作为缅怀刘盼遂先生和陆宗达先生的一点纪念:

 

“慈溪陆宗达先生师事季刚黄侃,出其所藏黄君手批本《说文外编》示息县刘盼遂先生,刘先生又以示敬。敬因急购《说文外编》一部,依次恭录黄君之说。书价法币十二万元。凡一日夜录竟。刘先生亦黄门弟子云。戊子元月八日,曹述敬记。”

 

盼遂先生在购买图书方面对我常加指点。1947年故宫博物院影印出版(由彩华印书局影印)的宋濂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只有200本,凭介绍信购买。我买得一本,就是由于盼遂先生较早地给我传递了信息。这书迄今对我教学、研究都很有用,这使我常想起盼遂先生。

 

 

在这方面只有一件小事,我始终不理解盼遂先生的用意。大约是1948年,我在琉璃厂富晋书社买了一部李遇孙辑的《金石学录》,是西冷书社印活字本(山阴吴氏遁庵金石丛书)。版本虽然不错,但书并不难得。不意盼遂先生看见,非常喜爱,表示希望我能让给他,他以其他书相赠。并说爱藏书的人互换图书是平常事。我对这书并非特别需要,应该立即答应赠送他的。但我一时执拗,觉得盼遂先生这一要求比较奇怪,便说:“这书并不难买,我一定另买同样一部赠送。”他似乎有点失望。我再到富晋书社去买,这书没有了。我郑重委托掌柜为我收集一部。不久买到了,便即署名奉赠盼遂先生。他很高兴,第二天便带来钮树玉的《段氏说文注订》和《说文新附考》两书送我,并说:“这两书对你研究《说文》有用,版本也好。”我只好收下。其实我并没有想过跟盼遂先生互相换书,我只是感到盼遂先生藏书成癖,有点奇怪,所以一时执拗没有立即把我先买的那部送他。后来每想到这事,总觉得有点抱歉,实在不该那样对待前辈学者的。

 

刘盼遂先生的著述方面很广。文学方面,他对陶诗、杜诗、李义山诗都有研究;只是比较轻视宋诗。三十年代他还编纂过河南长葛、太康、汲县的县志。“凡经学、史籍、文法、辞章、斠勘、目录之学,靡不波及,而要以考订训诂音义者为夥颐”(刘铭恕语)。他毕生读书,教学,研究学问,别无他好,算得上饱学,笃行。

 

 


分享到:

最热资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