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是为应对复杂问题的挑战,整合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而形成的学科。2021年12月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交叉学科的内涵,并把交叉学科的设置与退出交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这就使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对交叉学科在促进学科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科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引文分析是运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与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等逻辑方法,对期刊、论文、作者等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也是定量评价交叉学科的有效方法。随着替代计量学兴起,引文分析对象从单纯的科学研究实体扩展到**、政策文献和社交媒体等,极大地拓展了引文分析的应用范围。
首先,建立交叉学科的评价标准。交叉学科研究需要参考和引用其他学科的文献,因此,交叉学科必然会与其他学科产生引证与被引证的关系。对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引证关系及其强度的分析,有利于建立交叉学科的评价规范,有助于交叉学科同行评议标准化。一方面,交叉学科引文数量的分布,不仅反映了交叉学科引证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还能说明引文与被引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强度。若一个交叉学科的引文广度和深度达到较深层次,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就代表了其相对成熟稳定的学科方向。若一个交叉学科处于萌芽阶段,那么其引文大多来自形成该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引文广度较小、深度较浅,相对稳定成熟的学科方向还未形成。此外,通过对交叉学科自引率和自被引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从微观上帮助同行对交叉学科的分布和交流程度等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便于对交叉学科进行评价与管理。
另一方面,分析交叉学科的引文网络,发现学科间的知识流动规律,揭示其知识结构及发展脉络,挖掘学科研究方向间的关联与差异,有助于同行对交叉学科进行评价。比如,随着时间变化,若一个交叉学科的引文网络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从宏观上看,该交叉学科已成为成熟的学科,其引文聚类相对稳定。从中观上看,该交叉学科也已确定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反之亦然。同时,结合交叉学科引文多样性和凝聚性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其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有助于同行专家建立量化标准。因此,对交叉学科引文分布与网络结构及其统计特征展开量化研究,挖掘其学科分布特征与规律,有利于建立与交叉学科引文广度、深度和成熟度相关的等级标准,使交叉学科同行评议活动规范化。
其次,甄别和遴选交叉学科同行专家。同行专家甄别和遴选通常采用引文分析方法。第一,根据作者所著文献甄别其所属学科领域,根据所著文献被他人引证的程度遴选领域内专家。一个成熟的交叉学科,文献作者和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主要来自该交叉学科。因此,可通过引文与被引文作者的学科分布特征识别其学科属性。交叉学科的作者分布较为集中,反过来说,分布在该交叉学科的作者,或者共引、共被引的作者往往是该领域的同行。第二,根据作者的被引程度等指标评估其影响力。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其领域内的专家往往较少,多数作者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主要为组成该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领域,且他们正处于跨学科研究的起始阶段。多数作者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兴交叉学科的基础学科,结合引文与被引文作者学科的分布特征、作者被引次数等指标,能够遴选出该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的评审专家。此外,对交叉学科引文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亦可挖掘新兴交叉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结合作者引文网络结构以及作者中心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可遴选出基础学科的专家。第三,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的作者是连接不同学科同行专家的桥梁。结合作者引文网络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等指标,可以遴选少数该交叉学科的同行专家。因此,开展文献引文与被引文作者学科分布规律、作者引文网络结构及统计特征研究,有助于识别交叉学科的作者群体,遴选出同行专家。
最后,使交叉学科同行专家达成共识。引文分析能够助力交叉学科“建标准”和“选专家”。在已建立的评议标准和选好的同行专家基础上,交叉学科同行评议“达共识”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即使有统一评价标准和领域内的专家组,也可能因专家组成员对标准的解读和理解不同,或者他们自身研究方向的不同,从而难以达成共识。一方面,就已建立的评议标准给专家组成员作解读和培训,以规范同行专家的评审行为。另一方面,对需要评审的项目或科研实体做全面的定量调查,以辅助同行评议。已有研究表明,引文分析是评价科研实体有效且最常用的方法。交叉学科往往是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而形成的学科。因此,对交叉学科的评价不应局限于科学研究,还应对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引文分析不仅能在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单一系统内开展科研实体影响力的定量调查,还可通过文献—**—社会媒体等耦合系统的引用关系,对交叉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展开评价。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信息计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