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以来,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已建立并备案的各级康复机构800余个,形成了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发挥示范和指导的引领作用,以省、市级聋儿康复中心为骨干,以基层语训班、点为基础的全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网络。这一康复网络的形成,为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起,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与台湾雅文听语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全国中文听觉口语法培训班”,大力推广听觉口语教学,促进了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发展。即便如此,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资源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我国是世界上听障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听障儿童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基础又较薄弱。目前全国各地康复机构虽蓬勃发展,但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服务能力仍处于良莠不齐状态,无法满足听障儿童的康复需求。因此,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有助于增加康复教育资源的利用途径,提升优质师资的社会服务效能,为听障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创造条件。
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不仅为家庭带来福音,也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更多成长进步的机会。在信息化时代,通过远程教学的学习探索,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电子设备载体进行文化和知识的传播,既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将系统而专业的知识进行转化,将指导家长的策略通过线上的形式随时为更多的家庭服务,以及如何帮助家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将目标运用到听障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也是一线康复教师面临的课题。
2019年,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组织一线康复教师和技术团队选取两个家庭,开展了远程听觉口语教学探索。在为期1个月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适合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流程和家庭指导策略。通过对两个家庭的个案样本进行远程教学尝试,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面对和解决在远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常规的、固定教室内进行的听觉口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借鉴,旨在通过远程听觉口语教学,满足更多受地理条件限制的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的康复需求。
2 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挑战
笔者分别从教学环境、个案选择、家长指导、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教学设备以及玩教具的选择6方面考量了传统听觉口语训练和远程听觉口语训练教学形式的差异,见表1。在教学环境方面,常规的、固定教室内进行的听觉口语教学中,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教室中对声学环境进行了降噪吸音设置、玩教具应有尽有、种类繁多,教学中使用的桌椅硬件等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康复课程的环境需求。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地点是家庭,每个家庭的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具有独特性。因此,为了帮助家长选取较为适合的上课环境,减少家庭环境对听障儿童自身的干扰,康复教师需要为家长提供选择环境的依据,提出对家庭环境的要求等。在常规的、固定教室内进行的听觉口语教学中,康复教师对个案的选择、听障儿童自身能力的诊断、评估,以及对于家庭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程度都较为直观的体现在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康复教师通过听障儿童表现出的状态和家长的反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观察到教学效果,并能够准确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策略和教学技巧,更加有利于教师制定符合听障儿童实际能力的康复目标和教学计划;康复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及教学技巧的现场示范和语言指导也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康复教师会为家长进行直观和详细的示范,不仅示范目标的实施过程,而且通过教师与听障儿童的互动将目标的内容进行弹性调整,并为家长详细讲解教学技巧的使用方法,在一对一的常规的、固定教室内进行的听觉口语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设备和玩教具方面,康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动物、水果、蔬菜等模型,丰富而大量的玩教具更为直观地帮助听障儿童理解教学目标,听障儿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玩教具,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看似平常的教学流程只能通过屏幕展现,让教师和家长有触不可及的感觉。上述教学特点和优势有所损失。为了使远程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调整,习以为常的教学活动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康复教师在对个案进行首次评估前,要充分了解个案的详细资料及其家庭相关信息。收集与听障儿童相关的文本资料,如听力图、听力检测报告等,同时要求家长提供幼儿相关的小视频,通过不同形式对听障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全面了解。康复教师不仅要仔细分析听障儿童的基本情况,还要兼顾听障儿童家长的康复效能及学习意愿等,对听障儿童的家庭状况进行简单的课程预设。
其次,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家长指导过程最大的挑战在于,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康复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告知家长,在告知过程中,教师要评估家长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家长的反馈将康复策略个性化、生活化,便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要对教师将在本节课中使用的教学技巧等内容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必要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家长能够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师达到教学效果。
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家长的角色是“代替”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与听障儿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向家长回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学习分析听障儿童目前的水平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状态的原因,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因此,在这种以家长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相对延迟,同时对家长自身理解知识、转化知识的能力和引导听障儿童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教学设备和玩教具选择方面,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电子设备的声音大小是否合适、视频画面的距离和清晰度是否能够适应教学、玩教具的选择是否更加贴近生活、家庭中是否具备合适的玩教具等,都为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开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有待创新的机会。
在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改变下,教师、家长和听障儿童的角色转变;在选取个案时要同时考虑听障儿童的水平和家长的效能;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成为远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教学流程在操作时以教师为主导向家长为主导转变;教学技巧的运用要以家长的需求和效能为出发点;玩教具的选择和准备要充分考虑每个家庭的自身环境等,要求康复教师在应对挑战时,不仅要发现问题,同时要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准备
3.1 环境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语康远程教学团队经过多方讨论和实践,对环境进行了三部分的准备,即教学环境准备、家庭环境准备和教学设备选择。
3.1.1 教学环境准备。首先,康复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室,由于是初次尝试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因此,应更加重视团队合作,选择情境教室作为远程教学的实践基地。在环境准备时,要充分考虑摄像头距离、画面的清晰度、麦克风位置、音质音量状况、教学时桌椅摆放的位置、上课时桌面呈现的玩教具通过摄像机能否满足家长与听障儿童在视频中的需求,以及其他人是否出现在视频中等。在教学尝试初期,团队成员对授课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技术人员对网络及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远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不参与授课的康复教师进行课程观察,帮助授课教师记录听障儿童及家长的更多信息,为授课教师通过屏幕对听障儿童及家长在教学中的状态和能力的诊断评估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线索。
3.1.2 家庭环境准备。听障儿童对家庭环境非常熟悉,有些孩子在家庭中与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因此,在家庭环境中,康复教师和家长最担心问题就是听障儿童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家长引导幼儿完成教学活动的能力不足导致远程听觉口语教学无法顺利实施。帮助家长选择较为封闭的环境,将上课使用的桌椅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房间的布置不要太过花哨,以防分散听障儿童的注意力等。在实践中,教师发现,帮助家长选择较为适合的环境是进行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必要环境支持。
3.1.3 教学设备选择。经过不断地协商与尝试,笔者发现,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摄像头、声音、画面、距离等方面均不能作为最好的选择。为了确保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减少由于电子设备产生的其他负面影响,最终选择“小鱼易联一体机”作为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配套设备。
3.2 教学准备
3.2.1 在课程开始前,康复教师与家长约定时间进行视频沟通,了解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并做详细记录,包括日常生活状况、兴趣爱好、亲子间的游戏方式、作息时间等问题,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参与远程教学的状况。
3.2.2 由2位康复教师相互配合,共同针对个案的信息制订教学计划。例如,教师需在课前讨论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适宜的玩教具等,课后进行讨论反思,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家长指导策略。在实践中表明,由2位康复教师共同组成的教研小组,在彼此合作过程中,能够为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专业保障。
3.2.3 选取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使用的玩教具,根据年龄阶段和个案的需求制订玩教具清单列表,充分考虑家庭环境中的现有物品并加以利用。例如,当家庭中没有铃铛、小鼓等乐器,康复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杯、木板等物品代替,也可完成听觉领域中高频、低频声音感知的教学目标。
3.2.4 制订首次评估内容。以听觉口语法教学中的《首次评估表》为依据,制订适应远程教学的《远程听觉口语教学首次评估表》,调整关于听能管理、部分康复领域的评估内容、家长咨商方面,使其更加适应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实施。
3.2.5 编写《家长教养问卷》,将问卷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两部分,从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安全意识、亲子阅读、亲子游戏、家长的学习能力等维度设置相关问题,并将问卷提前请家长阅读并勾选,问卷将作为康复教师了解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状况的补充。
3.2.6 康复教师为个案分不同年龄阶段选取教学目标,制订远程听觉口语教学计划。
3.3 个案资料收集
在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前,由于教师与听障儿童并未见面,无法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也不能从他们的反应中推测出个案的性格特点和喜好等,只能通过收集详细的资料,如听力图和医学诊断报告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个案的基本情况。因此,在进行资料收集时,除纸质版材料外,康复教师会请家长提供关于听障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视频资料,对个案能力进行动态评估。
4 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注意事项
4.1 充分利用家庭中现有的物品进行教学
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家庭中的物品与康复中心的玩教具差异很大,教师不建议家长将康复中所需要的玩教具全部备齐,因此,因地制宜地帮助每个家庭选择适合的物品上课,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将康复目标融入听障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是每名康复教师的职责。例如,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教师选择听觉领域的目标,帮助听障儿童练习聆听沙锤的声音,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将沙子装入空饮料瓶中,模拟沙锤的声音。通过提供不同解决策略让家长打开思路,不局限于购买玩教具的思维,更好地运用家庭中现有的物品帮助听障儿童进行康复学习。
4.2 鼓励家长,增强家长在远程教学中的自信
在听障儿童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家长不得不承担起教师的角色。但是由于家长自身对康复知识和教学技巧的缺乏,在引导听障儿童教学活动时,家长常显得没有自信,担心因为自身能力而影响康复教学效果。因此,康复教师在进行远程听觉口语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听障儿童选择适合的教学目标,还要鼓励、帮助家长建立自信,给家长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其尽快成长为听障儿童真正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造更多语言输入的机会,发展良好地聆听能力和口语表达技能。
4.3 让更多家庭成员参与到教学中
每个家庭都具有特殊性,有的家庭是三口之家,有的家庭是由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共同组成的大家庭。通过与家长的咨商和沟通,每个家庭成员都期待听障儿童能够尽快康复,也愿意为孩子的康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在开展远程听觉口语教学实践中,康复教师可以尝试调动更多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中。例如,在进行亲子互动时,康复教师可以将沟通领域中“等待和轮替”的教学目标设计成“请听障儿童将小汽车开给姥姥、再请姥姥将小汽车开给妈妈、请妈妈将小汽车开回给小朋友”的活动,并提示家长在游戏中邀请每位家庭成员参与到游戏中。
5
小结
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通过跟踪两位参与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个案,对其从聆听能力、语言能力、配合能力、家长效能和家长反馈5个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估,发现不论是0~3岁低龄儿童,还是3~6岁学龄前儿童,其在远程听觉口语教学中的表现都有明显进步。如表2所示,远程教学能够帮助听障儿童逐渐建立良好的聆听习惯,练习专注的聆听,并且在家庭成员的配合下,家长经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听障儿童发展聆听能力,表明远程教学初见成效。在语言能力方面,远程教学教会家长如何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输入,从而提升了听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也为其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在配合能力方面,由于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听障儿童在自己家里学习时表现出的散漫和自由自在,是对家长引导能力和教师指导策略的考验。在家长效能方面,康复教师帮助家长了解了关于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帮助家长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因此,康复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意识,家长能够拥有较为平和的心态,引导听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聆听能力和语言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家长对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示通过远程教学获益良多,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宝贵的建议。
远程听觉口语教学尝试样本量较小,但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及效果。今后的探索和实验中,将增大样本量,丰富样本结构,完善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进一步探索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效果,总结远程教学的挑战及解决方式,提出更加丰富可行的教学建议。康复教师通过积极思考、总结经验、反思过程,为后续远程听觉口语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